11月25日,“一带一路”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国际论坛在湖北工业大学召开。来自德国、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南非等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与校内师生齐聚一堂,围绕生物医药、健康科学与国际合作展开深度对话。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贺行洋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词。他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开放、互信、共享的生命健康创新共同体。塞尔维亚国立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丹妮耶拉·马克西莫维奇-伊万尼奇教授在致词中回顾了与湖北工业大学的长期合作,并对新建联合实验室寄予深切期许。
随后,双方举行了“武汉市(中国-塞尔维亚)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并举行了肿瘤学、免疫学、代谢疾病三个中外联合PI团队的聘任仪式。

在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多国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德国莱比锡国际生物中心研究院主任马库斯·史图克教授从心理神经内分泌视角探讨了“生物舞蹈”理论在改善社会关系中的应用;塞尔维亚国立生物研究所的丹妮耶拉教授展示了新型顺铂-非甾体抗炎药杂合分子在抑制肿瘤再生中的双靶向策略;塞尔维亚-德国双聘教授武克·萨夫科维奇则揭示了毛囊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广阔前景;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与南非学者分别就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脑肠轴与阿尔茨海默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起源、司美格鲁肽在乳腺癌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白藜芦醇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多组学技术在非洲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现出生命健康领域的多元交叉与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由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科技部/教育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111”引智基地、武汉市(中国-塞尔维亚)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同承办。
责任编辑: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