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唐景峰教授牵头申报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获批立项,直接经费262万元;曹志贱教授牵头申报的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获批立项,直接经费150万元。
唐景峰教授主持的项目“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胰腺癌演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和靶向策略研究”,聚焦胰腺癌演化过程中线粒体动态调控、新型线粒体自噬机制、线粒体-溶酶体互作等关键环节,系统探索线粒体质量控制与动态调控的分子机制,旨在揭示线粒体质量控制的新方式、新功能及其在胰腺癌演进中的作用,为胰腺癌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策略。
曹志贱教授主持的项目“抗阿尔茨海默病蝎毒素多肽的人工智能辅助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联合澳门大学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平台,致力于筛选和鉴定靶向离子通道的蝎毒素多肽,解析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有望发现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活性多肽与新靶点,为研发新型多肽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路径。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科技强校”和“开放办学”战略,高度重视基础前沿研究与协同创新,不断探索有组织科研新模式,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1”引智基地等平台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和学术成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连续四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并于今年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标志着我校在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需求、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迈上新台阶。科发院将进一步协同各学院,持续做好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组织申报工作,力争实现新突破,全力推动我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