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人物风采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张国治:青年教师点亮学生科研梦

作者/摄影:王珂 审稿:王东明 出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点击量: 日期: 2025-04-17

每周五晚,绝缘与监测实验室灯火通明。张国治正带着几名研究生聚精会神地进行电力装备局部放电绝缘缺陷试验,探索如何用迁移学习把GIS设备的局放图谱迁移到变压器缺陷诊断。

出生于1990年的张国治现为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其研究方向是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技术,他把这项研究形象地描述为“及早发现恶性肿瘤”。

献身湖北教育,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是我科研上的伙伴,是我学习上的同志,也是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张国治悉心指导学生,视其为年轻的合作伙伴,予以照顾、宽容和理解。最初张国治在课后和学生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科研启蒙创新的强烈需求,于是在完成学校和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之余,他主动无偿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启蒙培养工作,自入职六年来,累计指导学生1000余次,指导时长超过5000小时,参加科研启蒙创新指导的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素养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建立的“你好,星期五”科研启蒙创新团队受到了广大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六年间,张国治指导大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省级大创项目1项;获“互联网+”国家级银奖和铜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金奖;发表SCI期刊论文10篇、T1类EI中文期刊2篇、北核期刊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9名学生保送至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王牌专业。他的育人成果也得到显现,“学霸三兄弟”事迹获得了“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潜心科研报国,助力推进“双碳”目标

张国治为湖北省高层次计划人才入选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成员、《航天器环境工程》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编委和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核心参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十四五”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国家科技部出版基金、省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EI期刊高水平成果论文60余篇(一作/通讯40余篇),获中电联科技创新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他率先提出电力设备放电微弱特征信号的声磁多模态传感技术,并持续开展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电力设备绝缘缺陷的有效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出之际,张国治积极开展废弃油污制氢技术和环保绝缘绿色电工技术研究,所在的“高压电器智能监测与环保绝缘技术”团队研发的湖北省首台套全氟异丁腈(C4F7N)环保绝缘气体环网柜在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挂网运行圆满成功,并获得“湖北日报”专题报道,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有不忘初心,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众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在以身育人、科研报国这条路上,我会一直走下去。”张国治表示,未来他将继续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筑牢“科技强国”的人才基石。

责任编辑:秦钰雯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