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熹、通讯员陈凌)10月13日,2025东湖论坛·新兴技术科普论坛在汉开幕。作为“2025东湖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该论坛以“光谷汇智创享机遇,科普先行育见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300位科研工作者与专家学者代表参加。
论坛特别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解读环节。科技部九司副司长李昕从修订过程、修改背景、内容亮点和贯彻落实等进行了权威解读,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谢小军就如何以新技术新知识科普打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的堵点进行了分享。
据介绍,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明确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要求高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把科普纳入社会服务职能;支持和组织科学技术人员、教师开展科普活动,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邀请了近10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向公众科普其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在院士科普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和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分别作了题为《纺织科技与新材料创新: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前沿探索》和《隐形的‘塑料餐’:微塑料如何影响我们的消化与营养吸收》的报告。随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叶哲伟、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朱贵波、湖北工业大学国家级人才张晓星教授和彭良才教授相继带来精彩的科普学术报告。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表示,高校要在促进科普与新技术有机统一的过程中扛起社会责任,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体系,确保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新技术应用同步推进。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湖北工业大学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科技部/教育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111”引智基地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