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人物风采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校友罗杰:我的求索之路从湖工大起步

作者/摄影:秦钰雯 审稿:陈凌 出处: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日期: 2025-10-13

“重返母校,戴上湖北工业大学的校徽,我心潮澎湃。”9月底,校友罗杰阔别多年后回到湖工大参加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作为校友代表寄语新生,满怀感慨。

罗杰是湖工大1994届校友,国家级人才,现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在植物科学领域成就斐然的他,回望自己的学术旅程时说道:“我的求索之路是从湖工大起步的。”

“半步走”构建跨学科视野

“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正迎来它的高光时刻。未来尤其需要的,是能够‘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面对外界关于“天坑专业”的质疑,罗杰如是回应。

从他的求学经历来看,事实的确如此:1989年,罗杰考入湖北工业大学,就读食品工程专业;后因踢球受伤休学一年,期间潜心备考,于1994年考入大连工业大学,转向微生物工程方向;1998年,他继续深造,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植物生物技术博士学位。

本硕博三个阶段,连续跨越三个专业,在许多人眼中或许是一次次冒险,罗杰却走得稳健而出彩。他将这条路径形象地称为——“半步走”,即并非完全脱离原有领域、从零开始,而是在既有专业基础上,主动向相邻领域拓展,逐步构建跨学科视野。

罗杰还提出“喜新不厌旧”的具体实践方式。每当进入一个新领域,他都将原有体系整合进来,融汇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实现触类旁通。正是这样的理念,让他在看似跨度甚远的多个学科之间游刃有余。

2013年以来,罗杰连续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令业内同行侧目;201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发表学术成果。此时,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规划加快发展代谢组学科,大量人才、资源纷纷涌入。无疑,罗杰掀起了国内植物代谢组领域研究的“小高潮”,多位国际同行评价他在国际植物代谢组领域是“one of the best(数一数二)”。

对“育人”情有独钟

“我自认为最大的贡献不是科研成果,而是培养人才。”谈起教育,罗杰坦言,尽管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但他最热爱的还是做个“教书匠”。

罗杰认为,比起单纯发论文,培养一批有用之才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在育人实践中,他格外注重思维训练和逻辑培养,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4年,他的首届博士生陈伟获得被誉为“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生最高奖项”的吴瑞奖学金,该奖项每年仅授予10至20人。此外,他指导的多名学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

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他也曾受益于恩师的启迪。对罗杰影响至深的老师有两位。初中时,历史课在许多同学眼中是一门“随便背背就能拿高分”的科目。直到有一天,历史老师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罗杰尝试许久,却发现自己难以做到。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总结”并非易事,不仅要有广阔的视野,更要有抓住核心问题的能力。

另一位是大学时的高数老师。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难免有些心高气傲,老师却“敲打”他们:“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厉害,你们虽然是大学生,但也只是年龄稍大的学生。”这两位老师,一位教会他“凝练总结”,一位教会他“低头做事”,让他受益至今。

湖工大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始终是罗杰的精神指引。其中“求实”二字对他影响最深,他认为这既代表了一种尊重事实、笃行专注的态度,更是湖工大人“人实在、做实事、有实力”的生动体现。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也深刻影响着他如今的科研与育人的理念。

从当年校园里的青涩学子,到如今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的科学家,罗杰始终不忘来时路。

责任编辑:秦钰雯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