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新闻】湖北武汉洪山区:“大学之城”创新发展活力澎湃

作者/摄影:卢琪 谢恒 赵浩宇 审稿:陈凌 出处: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日期: 2024-09-04

武汉市洪山区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是湖北省科教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被誉为“大学之城”。依托资源禀赋,洪山区近年来深化区校融合,促进创新、创业、创造,发展成势见效。

在2024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洪山区排名第12,连续三年领跑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 ……当前,洪山区加强创新策源,在全市率先开展“两个健康”创新探索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民营经济人士,正加快建设武汉高质量创新发展核心动力区。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主题产业园武钢云谷·606。 吴淘淘 摄.jpg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主题产业园武钢云谷·606。 吴淘淘 摄

创新策源动能强劲

洪山区有35所高校,占武汉市高校总数近半,湖北7所“双一流”大学皆坐落于此。同时,洪山区拥有94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汇集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35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

雄厚的科教资源赋予洪山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也为“两个健康”创新探索注入源头活水。“大学之城”日益成为武汉乃至湖北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在湖北工业大学,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专注工作。该校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教授苏江涛介绍,他的两项职务专利从研发到转让给洪山区企业中博绿亚,仅用了3年,“对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有足够了解,使得科研更具针对性,科技成果转化迅速,为中博绿亚这类民营企业赋能的同时,也更激发科研动力。”

据湖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杨磊介绍,在赋权改革政策的助力以及洪山区支持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转不快”等问题得以解决,三年来,湖北工业大学技术交易总额达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1%。

洪山区经科局相关人士称,为更好促进辖区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的发展,该区持续深化校企产学研融合,支持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探索科技资金“拨改投”改革模式。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通过“牵线”,中建商砼、马应龙等近20家企业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40余项,并建设“中科锐择-湖北工业大学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完成7个中试平台市级备案。

2023年,洪山区出台《洪山区支持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构建转化激励链条、建设中试平台、培育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等多方面,给予高校及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

在工作机制方面,洪山区推广“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协同机制,探索完善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揭榜挂帅”活动,通过需求遴选发榜、揭榜对接和路演比拼等阶段,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围绕产业关键共性问题开展攻关,通过科技攻关、成果对接等,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迈向生产线。

从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到机制方面政企协同,有效破解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的发展痛点、难点,进一步激发经济创新活力。数据显示,洪山区累计支持300余项校企产学研合作,建成32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家国家级众创孵化载体。

微信图片_20240902172631.jpg

精测电子的产品进行调试。洪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洪山区开放科技创新资源,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创新型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洪山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1.1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6%,均居武汉中心城区前列。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测电子”)是洪山区高新技术企业及民营企业代表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沈亚非表示,洪山区大学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公司于2006年落户于此,十多年来,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这得益于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沈亚非介绍,近年来,精测电子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洪山区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桥梁,积极推进‘科技副总’进企业,成立大学之城校企人才服务联盟,日常‘一对一’服务等,给予企业诸多切实帮助。”

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引导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洪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家,累计122家,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1家,累计354家。现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

市场主体、创新型企业数量增长的背后,是洪山区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改革创新的努力实践。今年6月,洪山区印发《洪山区促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创新探索工作方案》,成立多个专项小组,从优化营商环境、激活企业发展动能、强化助企惠企机制、优化法治环境等方面实施系列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洪山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金桥计划”“金领计划”,打造“商会直通车”、开展知名民营企业鉴学行等举措,带领民营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加强企业间交流互助,搭建人才、技术、服务对接平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洪山区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拓展提升“一域通办”“一圈通办”能力,全力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鼓励企业抱团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环境里,大中小微企业拔节生长。

培育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洪山区平均每年新增大学生落户2.5万名,辖区内在校大学生超60万人,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工作之地、生活之所。围绕留住年轻人,洪山区做强科创人才磁场,培育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如何让青年“流量”转化为“留量”? 洪山区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支持“武汉英才”计划,完善“洪山英才”特色专项,围绕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人才落户、安居、就业、创业,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近3年新增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10万人。其中,超过80%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就业,青年才俊的加入也为其注入活力。

聚天下英才,铸就“大学之城”的“最强大脑”。洪山区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追逐梦想提供广阔空间。由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建设多元化创业孵化空间,并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特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梯次化培育路径。

依托中国信科集团、中电光谷等央企及龙头企业,建设烽火创新谷、OVU创客星等;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及创新资源,建设武大珞珈创意园、华师大利群众创、湖工大绿盟众创……截至目前,洪山区共有各类众创孵化平台50家,孵化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2200余家。大量初创型企业在这里孕育,从中小微民企逐步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乃至上市公司。

同时,洪山区成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工作站,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人才培训、技术转移等多元服务,成为科创服务枢纽;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投担贷联动”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科技企业。据悉,洪山区“商会直通车”已实现全区185个社区服务全覆盖,开展民企鉴学行、法律服务活动、毕业生创业培训等活动,参与人数近600人。

近年来,洪山区以创新园区、创新街区、创新楼宇为载体,实现龙头牵引、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

该区建有北港工业园、青菱都市工业园、烽火创新谷、融创智谷、创意天地、理工大孵化器、武钢云谷·606、地大宝谷创新创业中心等八大产业园区。其中,创意天地入驻企业超2000家,年营收超100亿元;北港工业园以天辉医药产业园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上楼”模式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7月,洪山区上榜“2023—2024中国最佳产业投资聚集区”。

建平台、促转化、引人才、育企业、聚产业,洪山区在企业经营、市场拓展、资金融通、人才培育等方面,为创新主体、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服务,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为“两个健康”创新探索提供坚实支撑、活力源泉,“大学之城”日益成为创新高地、创业热土。

卢琪 谢恒 赵浩宇 /文

附链接:http://epaper.chinanews.com/news/article/info/jsp?id=83200


责任编辑:陈凌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