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湖北日报】从风险共担到利益共享 湖工大教授探寻“邻避现象”治理良方

作者/摄影:陈熹 陈凌 审稿:张莱 出处:湖北日报 点击量: 日期: 2025-11-14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熹、通讯员陈凌)“人人都需要”,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邻避现象是城市治理面临的世界性难题。针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郁历经十年深入调查研究,完成专著《环境类邻避设施协同治理研究》。11月12日从湖工大获悉,该书从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界2021-2022年近2000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该书于2022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以我国环境类邻避设施协同治理为研究主题,围绕“客观风险—公众风险感知—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链展开系统研究,从时间、主体与管理三个维度,深入剖析邻避风险的演化路径,提出了打造优质公共空间,实现设施“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治理思路。

“邻避设施,比如垃圾焚烧厂等,所带来的好处由整个城市共享,但其潜在的风险却由设施附近的居民承担。居民在项目规划、选址和设计阶段均被排除在外,直到生米煮成熟饭才被告知,从而产生被欺骗和无力感。同时,由于过往某些项目存在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等问题,政府和企业承诺难以取信于民。”张郁介绍,通过研究发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在于推动公众参与、增强信息透明、建立补偿机制,将邻避设施由“被抵制”的对象转变为“被接纳”的城市公共资产,让居民从“风险共担”到“利益共享”。

这一思路在仙桃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成功实践中得到体现。仙桃市曾于2016年因群众抵制而暂停垃圾焚烧项目,但在2017年重启后,通过全面推行“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实现了从抵制到支持率超99%的转变。具体措施包括:组织群众外出考察、公开项目信息、聘请义务监督员、将设施与公共空间结合、实施电价补贴与社区反哺等。这些做法不仅消除了公众疑虑,也使项目成为推动地方绿色发展和社区受益的典范。

目前,该书的相关对策建议已被湖北美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矿山固碳增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应用于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防控;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省农村创新管理研究中心、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也将该成果用于部门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因其“彰显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研究回答中国式现代化重大事件问题,”该书于今年7月被列为第33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展推荐参展书单。

张郁透露,在本成果的基础上,已再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区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韧性治理模式研究”,将这一相关议题研究引向深入。据了解,张郁近十年一直围绕“风险治理及社会治理”问题,深入环境企业、基层政府开展研究,相关的成果发表后下载量近万次。本人也入选“中国知网最具影响力学者”“中国知网2024年高被引用学者Top 1%”、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

原文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771920/4287443/0?w=1763344620211&uik=7jqP7jHh&share_plat=wechat&sec=95781ed4&contentType=5&historyback=1

责任编辑: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