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熹 通讯员汪如意
马开文体验中国书法
“无人驾驶!简直太神奇了。”6月30日,在武汉街头,来自南非文达大学的学生马开文举着手机,拍下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后,迫不及待地和远在南非的朋友分享,“我有点舍不得离开武汉。”
马开文是湖北工业大学-南非文达大学绿色科技孔子学院学生。6月19日,他作为“汉语桥”南非赛区七强选手,跟随湖北工业大学2025“汉语桥--长江之歌”中南文明互鉴交流团·南非文达大学学生代表团,首次来到中国,开启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来华学生团组在湖工大校内合影(右六为马开文)
在湖北工业大学实训中心,参观酿酒基地;在武汉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爬黄鹤楼、坐长江游轮、逛黎黄陂路;在宜昌,体验高铁速度、参观三峡大坝……连日来,马开文与团员们一起,感受湖北的文化与历史,体验城市与科技的发展,被深深折服,“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现代化的生活,非常棒!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一个现代、立体而真实的中国。”
出生于南非林波波省一座小城的马开文,此前从未离开过家乡。“以前,中国在我眼中,是功夫电影中的一招一式。现在,我希望未来能进入中资企业工作,中文是我的‘秘密武器’。”马开文说,他的同学中,有人凭中文优势获得中资企业实习机会,有人还计划来华攻读硕士。“汉语让我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而这次实地探访,更是让我坚定了这个想法。”主修数学的马开文说。
这样的转折来自于2024年。湖工大与南非文达大学共建的绿色科技孔子学院首次招生,大二的马开文抱着对中国的好奇,成为首批学员。
“第一次写‘你好’时,笔尖在纸上画圈的感觉很奇妙。”马开文说,最初接触中文仅是被汉字笔画吸引。在孔子学院志愿者引导下,马开文的学习从课堂延伸至生活——跟着老师打太极、写毛笔字,在端午节包粽子,听汉服文化讲座。短短一年时间,马开文通过120个课时的学习,便从零基础到能流利表达,并被推荐参加2025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大赛,从15名南非全国选手中脱颖而出。
因学习中文,马开文在网络上“看见”了杭州的西湖、桂林的山水、霞浦的海岸线,而与中国网友“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交往,更让他体会到“天下一家”的温暖。“当湖工大赴南非国际中文教师梁燊云用中文分享武汉热干面的吃法时,我突然觉得中国离我的生活很近,似乎触手可及,很想亲身去中国体会一下。”马开文说。
马开文在汉语桥来华学生团组开班仪式上发言
“学习中文让我第一次走出林波波,去了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比赛,现在又来到中国。”马开文开心地说。在“汉语桥”备赛期间,他每天与孔子学院的老师熊惟杰逐字逐句打磨演讲稿,甚至将中国诗词融入演讲。“尽管最终没能夺冠,但这段经历让我更了解中国,终于圆了我的梦。”他笑着说。
“新一代南非青年对中国科技发展兴趣浓厚,我们希望通过语言学习让更多南非青年看见真实、立体的中国。” 熊惟杰介绍,在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南非青年像马开文一样对中国的发展充满好奇,学院正与文达大学计划将中文课纳入人文社科学分体系,并结合湖工大办学特色开发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课程,希望未来依托孔子学院,推动“中文+科技”“中文+文化”项目,让更多南非青年了解中国。
原文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212450/3791213/0?w=1751445262251&uik=6BEphdTm&share_plat=qq&sec=08be5930&contentType=5&historyba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