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湖北日报】两年国家级人才从0到6

作者/摄影:陈凌 方琳 审稿:陈凌 出处: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日期: 2025-01-20

唐景峰教授(右二)指导学生做实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陈凌

“唐院长,我学习您文章后有一些疑问,想当面来请教。”“行,我这会正好有空,你可以过来!”在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生命学院”)院长唐景峰教授的手机上,经常出现类似对话。前不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正好碰上大一学生简金盈向唐景峰请教完,开心地离开。唐景峰说,不仅是他,学院老师都会抽空为学生解惑,这是培养人才最基本的一环。

虽说2024年初才更名,生命学院其实已有46年办学历史。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领域屡放光彩,引发业内关注。


人才培养不能只在课堂上

建设高水平科研共享平台,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充分的教育、科研、创业资源,多措并举之下,学院学科竞赛迎来历史性突破: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在国际遗传工程大赛中与包括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在内的世界名校学生同场竞技,蝉联金奖,并获最佳基础元件奖。

“培养不出高质量人才,作为老师就是失败。”唐景峰说,学院更名,就是为更好服务大健康国家战略需求,促进生命健康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设地方一流学术型学院。学院的5个本科专业均与大健康密切相关,生命科学拔尖人才试验班去年首次单独招生,本硕博贯通培养。

他介绍,“人才培养要多方使劲,不能只在纸上学习,我们开设了院士课堂、高端课程等,尽早让学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学院国家级“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汇聚了一批学术大师及学科领军人物,不少本科学生有幸得到中外专家联合指导。毕业生方婉燚大一加入王军教授团队,在王军和美国Reza教授指导下,大三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并入选ESI高被引,大四前往阿尔伯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该学院周梦舟教授曾多次主动帮忙联系导师,协助学生进一步深造。

学院连续两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已陆续派出8批次35名学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目前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本、硕、学博、专博、博后全方面培养。本科生深造率稳定在60%左右。


筑起各级人才“蓄水池”

优秀的师资才能成就一流的学生。

学院一度深受人才流失之痛。2023年,在学校支持下,学院启动人才队伍“1—2—3”行动,即“人才强院”发展战略,“聚焦一流”“精准培育”两条主线,“政策支持”“平台支撑”“环境营造”三方面措施。两年时间,实现国家级人才从0到6的突破,高质量科研成果喷薄涌现。

不久前,学院潘军华教授在《Cell》在线发表重磅论文,揭示了病毒DNA聚合酶结构动态影响抗病毒药物耐药机制。这也是湖工大首次在《Cell》上发表研究成果。潘军华是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毒学专家,2023年被学校和生命学院的诚意与努力打动,选择加盟湖工大。

刘滨磊教授从英国回国后入职湖工大,带领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I类创新药物—抗肿瘤OH2注射液,即将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并获批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和蓄水池,形成良好的人才梯度和学术生态环境。37岁的周策凡是湖工大“本土培养”的教授。2016年以来,一直跟随唐景峰进行“癌中之王”胰腺癌的靶向药物研究。“刚来时团队就三位老师,但大家有目标,有热血,愿意为了科研去奋斗,现在有八位老师,研究生四五十人。”团队还申请到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筛选出两条药物短肽,在国际期刊发表多项科研成果。

目前,学院基本形成一支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级人才为骨干、青年人才为基础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储备了一批具备冲击国家级人才潜力的青年学者,涌现出汪洋、陈雄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4年9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服务地方产业不遗余力

“年前生产了一批,质量全部合格。年后再连续生产三批,做工艺验证。”苏江涛教授介绍,团队正在为从事外用药品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北康正药业研发新产品。他们还和武汉中博绿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4年内开发上市4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助推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湖北生命健康产业布局,生命学院加大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学院汪超团队攻克酿造调味品精准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香菇菌黑蒜酱”,在7家企业开展成果转化;邓中洋团队长期致力于葛仙米及产品研发,在学校赋权改革“先转化后受益”政策激励下,与蓝野生物科技公司在嘉鱼县创办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深度捆绑,助推湖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柳志杰和湖北聚汇农业开发公司合作五年,科研转化经费从最初的4万,到40万,再到今年的500万,公司产品品质提升,得到市场认可。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纵向项目135项,承担企业横向项目380余项。组织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服务企业活动,转化科技成果6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唐景峰表示,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通过学科协同发展、人才支撑,持续为大健康和现代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做好服务。

附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501/15/content_302376.html

责任编辑:陈凌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