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长江日报】暑假压缩到27天,大热天,这所在汉高校的孩子们干啥去了?

作者/摄影:覃柳玮 审稿:陈凌 出处: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日期: 2024-07-08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7日讯7月6日,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2级大二学生韩璐还没放暑假。翻看选课系统,她发现今年暑期,学校提供了1900多门实践课程。进入“短学期实践”时间,该校1.5万名大学生将奔赴全国实践学习。

2014年,湖工大开始实行“短学期实践”——期末考试后,寒假2周、暑假4周,学生需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科技创新等项目。

去年,韩璐到西藏贡觉县参与“三下乡”实践项目。10名学生需绘制一面40×4平方米的文化墙,任务重时间紧。

指导老师王欣告诉大家:“短学期实践是让大家把书本知识运用在现实中。这是一次难得的考验。”韩璐被任命为主创设计师,大家加班加点,最晚忙到凌晨2时,出色完成了任务。

经过4年尝试,湖工大在2018年将短学期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籍管理、发展测评、经费保障等作了进一步细化,本科生4年需修满10个实践学分。

教务处副处长吕栋说:“老师需运用自身资源,每学期提交一至二个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实践期间,学生每周提交2篇日志、1篇周志,结束后提交总结报告。下学期开学前,全校本科生进行实践答辩。学校还会组织短学期实践演讲比赛。”

2021年,湖工大将思政教育也融入其中。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学生史立夫大二至大四,一直参与黄艳雁教授的短学期实践项目,在湖北枝江开展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团队在董市镇调研。

枝江董市镇是一座古镇,一开始,有同学抱怨,旧房子为什么不重建?

随着调研的深入,大学生们感受到传统建筑的智慧:“躲水楼”可以抵御洪水,街道能导入江风降温。史立夫说:“大家感受风土人情,学习建筑智慧,意识到保护的意义。”

许多学生将董市镇作为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黄艳雁说:“短学期实践为学生创造平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学生们在绘制墙画。

丰富的实践,让学生成了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电气学院2023届毕业生杨鑫雨就职于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他大三暑假进入该公司实习,因为表现出色,大四毕业,公司直接聘用。

杨鑫雨说:“刚听说短学期实践时,我有点抵触,觉得根本没用。但参与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这是在为我们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4个寒假,3个暑假,挤出5个月实践课程。吕栋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根本是要提高实践育人的质量,必须在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进行拓展。”

今年暑假8月3日—30日,仅27天,暑假20多天已成为湖工大的常态。韩璐感到挺充实:“了解、融入、研究社会,对于我们就业很有意义。今年暑假我要去设计公司实习。”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实习生曹颍 王淑雅)

【编辑:王戎飞】

附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38985755.html 

责任编辑:陈凌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