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人:吴梦洋,31岁,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
“我的老师”:李海冰,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第一次真正地知晓海冰老师,是在2015年进入湖北工业大学读研期间。彼时海冰老师正给本科生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程。旁听的我被老师深深吸引。她的讲授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将自己的阅历与感受融于课堂,是扎实的专业功底、广阔的人文视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凝练而成。

吴梦洋和老师李海冰(左)合影。
她的艺术课堂既专业又别具一格,研究生《现当代艺术研究》课程,海冰老师让我们排演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第一幕,鼓励我们体验艺术语言的多样化表达,启发我们思考和探寻生命的意义,也真正体会到艺术带来的美好与感动。
海冰老师神采飞扬、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与课堂氛围深深感染着我,触动着我,启迪着我。她会将音乐与诗歌融于艺术课堂,肖邦、巴赫的古典音乐,聂鲁达、辛波斯卡的浪漫诗篇;她用看似不那么教导却很细微的方式让每个人更有趣、更纯粹,变成更好的自己。她的课堂融入了价值观、人生观与真正的学问,令人长久回味、印象深刻,是热爱、感动、惊喜与知识的交融。毕业季,收到老师手写的诗歌卡片是最美好的祝福,而她与同为艺设教授的爱人张葳老师的相处方式,也让年轻的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海冰老师似乎不经意间在我的心底埋下了一颗小小种子,而我也开始了随风生长的一年又一年,在读书和行路之时,这枚种子缓缓生根与发芽。
2018年,我决定前往欧洲攻读建筑学博士。在假期独自的旅途中,博物馆或美术馆总会是让人停留最久的空间。情不自禁地惊叹于意大利博尔盖塞博物馆贝尼尼的雕塑,抑或是梵蒂冈博物馆和乌菲兹美术馆等诸多曾在课堂中提及的艺术作品,我会下意识将其分享给海冰老师,用文字写下我内心的感动,我知道她会懂我此刻的澎湃。一次次的艺术之旅仿佛跨越了时空,将我拉回学生时期的课堂。海冰老师热情的反馈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感知艺术时彼此灵魂的共振。

李海冰、张葳夫妇与学生们合影。
对于是否回国这件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请教海冰和张葳老师。那次通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个午后,6小时时差,金色树下,我晒着太阳。我细说着困惑,而老师温柔笑着说:“听完你的想法,其实你的内心已有答案,或许还差一点决心。我相信你,我也觉得那里很适合你。”老师支持我前往景德镇教书,认可我在此选择成长与沉淀这个决定。而我在来景德镇工作的第一年真的喜欢上这里。是的,海冰老师真的懂我。
“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为了找到那个看见自己的人”,这或许也是我和海冰老师之间的一句概括。在一次次的相处中,我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以待,也真正理解“被看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海冰老师会给予学生个性展示的机会,也会作为一名倾听者和分享者与之交流。现在的我,成了一名教师,我也希望自己如海冰老师一般真诚、美好,能“看见”身边真实可爱的学生们,做一位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好老师,也让我的学生们看到理想的风景。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实习生吕靖哲 整理)
【编辑:陈明】
附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38783899.html 【大武汉】李海冰:美术史老师让学生演话剧多样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