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我校科研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摄影:周晓燕 审稿:石勇 出处: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 点击量: 日期: 2025-11-07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自然指数期刊,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9)上发表题为“Synergistic Anion-Cation Regulation in Composite Quasi-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Enables Stable Sodium Metal Anodes”的研究论文。理学院青年教师周晓燕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李昆鹏为共同第一作者,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胡培副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郭新教授、杨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第一单位。

钠金属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及钠资源丰富等优势,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核心候选之一。然而,传统液态电解液中钠离子溶剂化结构紧密、去溶剂化动力学缓慢,易导致钠枝晶生长、界面副反应频发,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与安全性能,制约其规模化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设计了一种复合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LPQSE),该电解质在含a-LiAlO2@g-Al2O₃(LAO)纳米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多孔膜中通过原位聚合聚丙烯酸酯构建,具备较好的热学和力学稳定性。基于该电解质的Na||Na对称电池展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在0.3 mA cm-2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超350小时;Na3V2(PO4)3 (NVP) ||Na 全电池在1C倍率下循环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8.7%,10C高倍率下仍能输出69.5 mAh g-1的比容量。此外,组装的软包电池可在平整、弯曲和剪切情况下稳定点亮LED灯,在热箱测试和针刺测试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能。作者提出了“阴离子锚定-阳离子配位”协同调控机制,通过LAO纳米片-阴离子,羰基基团- Na+双重作用,削弱了离子对结合强度,构建了松散的钠离子溶剂化结构,显著加速去溶剂化动力学并提升成核密度,从而抑制枝晶形成与生长,实现了均匀致密的钠沉积。

该研究提出的协同调控电解质设计策略,为解决金属电池枝晶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对推动高安全、长寿命固态钠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工作得到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5AFB048)、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引领计划(XJKY20240129)、湖北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XJ2023008701)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Xiaoyan Zhou, Kunpeng Li, Yunxiang Xu, Zhiyong Li, Pei Hu*, Hui Yang*, Xin Guo*. Synergistic Anion-Cation Regulation in Composite Quasi-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Enables Stable Sodium Metal Anod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fm.202522303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22303

责任编辑:陈凌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