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世界著名学家来鄂讲学计划——“生命健康”赋能“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在湖北工业大学成功举行,众多来自塞尔维亚、美国等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联合科研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论坛由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科技部/教育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111”引智基地、武汉市(中国-塞尔维亚)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承办。
当天上午,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贺行洋在行政楼会见外国专家。他表示,湖北工业大学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积极作用,与塞尔维亚的国立生物研究所、贝莱格莱德大学,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等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生物医药、健康科学与再生医学等领域深化交流、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贝尔格莱德大学塔倪娅·维利奇科维奇(Tanja Cirkovic Velickovic)教授对湖北工业大学开放包容的科研氛围和国际合作精神印象深刻,表示未来双方将在食品蛋白分子、功能性食品及精准营养等领域深化科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中国落地转化。


当天下午,专家学者围绕生命科学、纳米医学、食品安全、表观遗传与视觉神经疾病等前沿议题展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贺行洋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在签约仪式上,湖北工业大学与塞尔维亚国立生物研究所正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机制化、常态化、实质化的新阶段,为未来在生物医药、分子科学与健康工程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场,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纳米研究所所长、尼古拉·特斯拉金奖章获得者道乐·科路伽教授还将其专著《Qi Engineering》赠予学校,象征中塞两国在科技与文化层面的深厚友谊。贺行洋代表学校回赠纪念品,以表诚挚谢意。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上,塔妮娅·韦利奇科维奇院士深入解析了微塑料对营养吸收与健康风险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创新性的膳食干预策略。道乐·科路伽教授系统展示了其团队在癌症早期诊断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最新突破。塞尔维亚国立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梅丽塔·维达科维奇教授介绍了利用CRISPR/dCas9表观遗传编辑技术靶向三阴性乳腺癌的新策略。这些报告覆盖了从分子机制到临床转化的多个关键领域,展现了国际生命科学界的最新进展。
责任编辑: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