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湖北日报】湖工大学子赴华锦社区开展古法造纸科普体验活动

作者/摄影:邱天赐、余孟怀、胡晨薇 审稿:黄拥军、闫秋霞 出处: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点击量: 日期: 2025-08-04

湖北日报客户端2025-07-28 13:06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邱天赐、余孟怀、胡晨薇)“老师,《永乐大典》里都藏着什么秘密呀?”“我知道构树能造纸,因为它的纤维特别棒!”7月25日,武汉市南湖街道华锦社区活动室内欢声阵阵,湖北工业大学“纸韵新生,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携手社区开展的“传承非遗文化,体验古法造纸”活动如火如荼。40名社区青少年化身“小小蔡伦”,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千年非遗的温度,感受中华文脉的跃动。

典籍为引,厚植文化自信

“这部3.7亿字的旷世巨著,曾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也历经战火离散的沧桑。”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以《永乐大典》的修复故事为切入点,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和纪录片片段,向孩子们展现这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传奇历程。当屏幕上出现国家图书馆修复师们俯身修补古籍的特写镜头时,三年级同学马天佑忍不住惊叹:“原来一页纸的修复要花上好几天!”

现场互动环节,孩子们对古法造纸的认知令人惊喜。“贵州石桥村的构树皮纸能保存千年!”“蔡伦不是发明纸,是改良了造纸术!”团队成员陈一鸣介绍,这些知识正是团队三天前在紫菘花园社区授课时重点讲解的内容,“看到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在孩子们手中传递,特别欣慰。”

纸载千年韵,童心传文脉——湖工大学子赴华锦社区开展造纸科普体验活动.docx

纸载千年韵,童心传文脉——湖工大学子赴华锦社区开展造纸科普体验活动.docx

技艺为媒,激活非遗基因

“抄纸要像捞月亮一样轻巧。”在实践区,团队成员手把手指导孩子们体验古法造纸技艺。浸泡、捶捣、抄造、晾晒……十岁的王子恒小心翼翼地用竹帘从纸浆池中“捞”出薄薄一层纤维,兴奋地向同伴展示:“我的纸上还有花瓣呢!”据团队负责人胡晨薇介绍,此次活动特别选用石桥村非遗传承人提供的构树皮原料,让孩子们体验最地道的造纸工艺。

创意绘制环节更显童趣盎然。有的孩子在纸上拓印树叶纹理,创作“自然密码”;有的用彩墨晕染出星空,再撒上金粉模拟星辰;还有的将剪纸与造纸结合,制成立体画作。“这张会‘呼吸’的纸,比打印纸有意思多了!”小学生李俊赫举着作品说道。现场陈列的《永乐大典》仿制本与孩子们的新作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图景。

纸载千年韵,童心传文脉——湖工大学子赴华锦社区开展造纸科普体验活动.docx

纸载千年韵,童心传文脉——湖工大学子赴华锦社区开展造纸科普体验活动.docx

薪火相传,续写时代新篇

“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既有历史纵深又有实践温度。”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表示,这种“典籍解读+技艺体验”的模式,让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据悉,这已是湖北工业大学“纸韵新生,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本周内开展的第四场非遗进社区活动,累计参与青少年逾百人。

纸载千年韵,童心传文脉——湖工大学子赴华锦社区开展造纸科普体验活动.docx

暮色渐临,活动室依然灯火通明。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青春版”花草纸爱不释手,团队成员则忙着整理活动影像资料。“每次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更加坚定我们传播非遗文化的决心。”冯春露说。团队计划将系列活动拓展至更多社区,并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非遗课程体系,让千年文脉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原文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4332053.html

责任编辑:张莱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