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陈熹、通讯员谢丹妮 陈慧佳)7月22日是“世界脑健康日”,湖北工业大学雁临科创“生‘声’不息”实践队前往马湖听障儿童中心举行“认知大脑、守护健康”主题活动,为中心听障儿童带去一堂融合科学与关爱的特殊课堂。
实践队员们针对听障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四维一体”的教学方案:视觉提示、触觉体验、肢体互动和味觉感知相结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参与。“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24小时工作的超级指挥官。”主讲人通过动画ppt,将复杂的脑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比喻。屏幕上,大脑皮层被比喻成“思维地图”,神经元变身“信息快递员”,而脑脊液则成了“营养运输队”。15分钟的讲解,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不时用手语交流着自己的理解。
当志愿者们问到“哪个脑区负责记忆”时,孩子们纷纷抢答,现场顿时举起一片代表海马体的小卡片。答对的孩子不仅能获得精美贴纸,还能体验特别的“脑电波头环”,直观感受大脑活动的神奇。
队员们还将自创的“大脑保健操”教给孩子们。这套“大脑保健操”针对特定脑区功能设计了12个动作,“数字手指操”锻炼前额叶,“镜像模仿”激活顶叶,“节奏拍打”刺激颞叶。起初有些拘谨的孩子,在队员们的耐心引导下,渐渐放开手脚,活动室里很快充满了欢快的律动。

在“画出我的大脑”创意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神经科学家,用五彩画笔描绘自己理解的脑世界。8岁的听障儿童小林创作了一幅“彩虹大脑”,他说:“我希望所有小朋友的大脑都像彩虹一样美丽健康。”实践队还特别设计了“大脑积木”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拼装不同功能模块,直观理解大脑各区域的分工协作。
零食DIY环节最受孩子们的欢迎。队员们不仅准备了富含脑营养素的食材,更将科学知识巧妙融入制作过程。在串水果环节,讲解不同水果对大脑的益处;熬制糖浆时,演示物质状态变化。“这个环节设计得太巧妙了,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橙子富含维生素、核桃含有omega-3等健康知识。”中心负责人表示:“听障儿童由于感官受限,大脑发育面临独特挑战。这种针对特殊群体的科普创新,弥补了中心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也对促进脑健康发展很有意义。”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探索科学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实践团队表示,下一步将与更多特殊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全球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的儿童达3400万。我国0至14岁听力障碍儿童总数超过200万,每年新增7岁以下听障儿童高达6万。


附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315949/3875127/0?w=1753250838298&uik=lxd9KVjW&share_plat=wechat&sec=68814358&contentType=5&historyback=1
责任编辑: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