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长江日报】武汉大学生带领2000农户种菊花增收

作者/摄影:汪洋 汪如意 易子茹 赖宇方 审稿:党委宣传部 出处:长江日报 点击量: 日期: 2025-06-30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汪如意 易子茹 赖宇方)当大一新生还在适应校园生活时,湖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冯鑫月及团队在荆楚大地闯出一条科技助农路。这支以她为首,共由11名跨学校、多学科学生组成的团队,用3年时间带动彭市镇2000农户增产增收。今年4月,她被评为湖北工业大学“最美大学生”,是该校获此殊荣的5个本科生之一。


今年21岁的冯鑫月,家乡在天门市彭市镇前河村,自幼她就看到村里不少农户种植福白菊,但本地种的菊花品质却远不如麻城种的好。入学前,她常想:“如何做到节省人力物力,并提升菊花质量和产量?”带着疑问,她开启了创新探索之路。


2022年刚入大学,冯鑫月主动寻求学校湖北工业大学麻城产业技术研究院陈茂彬教授指导,组建起一支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11名跨学科学生组成的团队。他们常常在周末和课余时间,前往天门市彭市镇前河村,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希望种出更好的福白菊。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她跨专业学习,查阅数百篇农学论文,白天上课、晚上泡实验室,周末蹲守田间。


探索调研的过程中她发现,天门地区地势低洼,积水导致菊苗根腐病大面积暴发。为此,她和团队20余次往返麻城与天门调研,发现两地种植条件存在显著差异。“麻城山地排水好,天门易积水,初霜期也不同。”团队还发现,天门地区5月种植的菊花,易受金龟子产卵和6月梅雨季引发根腐病的双重影响。


基于此,团队将天门菊花种植时间推迟15天,对“一种二改三调”种植模式进行改进。选种福白菊二号良种;把传统育苗方式改为穴盘嫩枝育苗,并引入玉米间作系统;调整定植时间、密植株数与施肥方案。


为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团队在前河村推行“保底价收购+利润分成”模式,所需费用来自学校10万元科研经费以及团队创业补贴。此外,团队成员主动帮忙干农活、发放优质菊苗、教授智能监测设备使用方法。


近日,前河村党支部书记刘明堂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村合作社种植了187亩福白菊,他经常在田间地头看到冯鑫月及团队学生手把手指导农户种植。“这群大学生了不起,他们一系列改进种植的举措,让菊花年产量翻了一番。”


农户黄大伯家年增收1.2万元,他专门写感谢信表达对冯鑫月及团队的感激。刘明堂种植的福白菊更多,2024年增收了4万多元。“农户增收了,影响也扩大了,我们彭市镇福白菊的种植面积增加了不少,今年绿林口村就扩种了20亩。”刘明堂说。

原文链接:https://cjrb.cjn.cn/html/2025-06/30/content_151731_2350663.htm




责任编辑:张莱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