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六个融合”,加强新工科建设,服务新型工业化战略
湖北工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任教师1500余人,57个本科招生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8000余人;学校不断传承“因工而生、因工而兴、因工而强”的家国情怀,着力培养具有绿色理念、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湖北工业大学近年来不断强化新工科建设以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新型工业化战略背景、二是“六个融合”改革举措、三是新工科建设实践成效。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2023年9月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强调深化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湖北省教育厅也出台了《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要建设具有世界水平、中国一流、湖北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湖北工业大学“面向湖北、服务工业”,加强新工科建设,落实“六个融合”,出台了《湖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整体推进学校服务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教育教学改革。
思政教育与专业融合。构建“1+4”思政教学体系,“1”是指思政课,“4”分别是指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育。全校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求有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如短学期实践,生产实习。
产业界与教育界融合。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拓展产教融合途径,完善产教融合机制。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芯片产业学院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还建有数字艺术产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湖北省省长王忠林两次到校调研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学校建成了一批“敏实班”“沃德班校企合作班,改参观实习为实战实习,让学生深入体验服务企业。
理论与实践融合。推进项目式教学,构建三级项目教学体系。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每个专业的三级教学项目不少于10个,二级项目不少于2个,一级项目不少于1个。开发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课程特点如下:章节式教学转为项目式教学,在车间、实验室现场讲,在真实设备上练,考真刀真枪动手能力,产出导向,学生拿学习成果说话。
科研与教学融合。推动本科生进科研团队,引导专业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推动PI团队与教学团队融合。学校各类研究院、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将科研成果凝练成教学案例,实施案例式教学,高阶式实验项目比例不低于60%,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型选题占专业选题总课比例达到80%。
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跨专业跨学院选课授课,开设跨学科的新专业。依托轻工技术与工程、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等5个省级优势学科特色群,建成以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10个新工科专业组成的新工科专业群。开设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生态文明、碳中和技术、清洁生产、创业与数学素养、数学建模、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前沿通识课程等一批学科交叉课程。
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加强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融入专业课程;学科竞赛进全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成必修课。加强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一精品赛事,一赛事一团队;组建兼职企业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组建双创学院,推进院级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建成5万余平米双创大楼。完善创新创业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双创学分,畅通双创教师职称直通及认定渠道。实施学科竞赛“六个一”工程,即一生一赛、一院一基地、一专业一核心赛事、一赛事一指导团队、一揽子激励政策、一批经费。
一是打造新结构,专业布局更加优化。对接区域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新增10个新工科专业。升级改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26个传统工科专业、停招10个工科专业、增开社会急需的10个微专业,实现了90%专业与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紧密对接、85%专业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对接。
二是建设新质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实施两轮校内专业认证,形成基于OBE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专业认证或住建部评估,18个工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办学水平明显提升。1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28门省级一流课程,1250门上线课程,课程建设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高校教学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3个省级优秀教学竞争组织,师资队伍水平明显增强。2023年,我校学科竞赛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列第19位。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5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4项特等奖,11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就业率和服务区域经济比例都明显提升,今年学校获湖北省唯一的湖北省新工科研究中心,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本文系专家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二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报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NTExOTg4OA==&mid=2247566055&idx=2&sn=a79eaa09ad694d23ceba3c32dd0a2d77&chksm=ceda030d24f3104bf838f336404e87db807efec46d4e5b8a4e5b74d06d77dab0d13fca4fa6ee&mpshare=1&scene=23&srcid=12138uhLf9Kyt7Bc2o3nFebW&sharer_shareinfo=805c71964b820ac552b2a8a6f1396aad&sharer_shareinfo_first=9734fdcfcca35ddd8835d536ed371d7f#rd
责任编辑:张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