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秦钰雯 张莱
7月3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湖北省复赛现场赛在湖北工业大学闭幕。四个赛道共决出173项金奖、255项银奖。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全国100名资深大赛评委担任现场评审,“智能”“AI”等成为比赛热词,创新的勃勃生机充满赛场。
“智能”是热词
“本届参赛项目涉及范围广,涵盖人工智能、计算机、能源、医疗、农业等各个方面。”大赛评委、杭州天畅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郭羽介绍,参赛选手知识储备丰富、表达能力强,展现了湖北大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来自107所高校的428个项目轮番“打擂”。路演现场,“智能”“AI”等词汇频频出现。
武汉大学“谱慧麦收——以尖端光谱技术打造高效农业新范式”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第一名,项目致力于解决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带来的“管理难”问题。“我是农民的儿子,立志用遥感卫星技术来种田。”项目负责人李政灿介绍,团队创新利用多尺度遥感卫星精准测量大面积农田,并运用生长模型与Al融合的作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高标准农田的智能监测和管理。
湖北工业大学参赛项目“置一科技——智能家居传感器领军者”运用高精度人体存在检测技术,研发出全球首款高性能人体存在传感器。“今年4月,公司人体传感器正式上线米家APP,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负责人吴彬介绍,下一步公司将以智慧康养为方向,研发人体防跌倒传感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时预警危机。
“我们通过大数据模型,根据用户的年龄、体质用户特征智能匹配私人化课程,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武汉体育学院“健入家镜——居家健身私教魔镜”项目负责人樊鑫玥称,产品从研发到落地历时两年,三个月时间内销售472台,因其特有的智慧健身功能广受好评。
聚焦前沿热点
本届比赛,参赛选手纷纷凝聚创新智慧,赋能“大国重器”。
华中科技大学“ETop—全球领先的创新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平台”、基于空间光调制的激光透明材料三维加工技术开发分别获高教主赛道、产业命题赛道第一名。其中,“ETop—全球领先的创新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平台”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国家重大装备对结构高性能和轻量化设计的迫切需求,瞄准结构设计中复杂边界建模难、优化后结构边界质量不稳定、减重增效双向突破难的问题,实现了轻量化创新构型的计算机自动设计。“我们开发了两套设计软件,目前已应用于某型号遥感卫星支架。”项目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周颖介绍。
此外,还有不少团队关注环保议题,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湖北工业大学参赛项目“低碳先锋——环保气体绝缘开关柜领跑者”针对六氟化硫温室效应强的问题,提出绝缘开关柜核心气体的替代方案——全氟己酮。“我们研制了全球首台10kV全氟己酮环保气体开关柜样机,目前已在广西玉林成功投运。”项目负责人刘本立介绍,如果实现全国推广,上下游共计可减少碳排放约900万吨,带来约2亿元的碳交易额度。
实现自我成长
本届选手中,有创业经历丰富的“老创客”,也有初出茅庐的后辈。
徐当满是湖北工业大学“狐小旅•一站式AI智慧户外露营平台”项目负责人,过去八年曾四次创业。“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资金不足等原因,前三次创业以失败告终。第四次创业成功后,开始着手实现自已露营的创业梦想,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露营一体化平台,做到了头部。”徐当满说,此次项目获得金奖,是对过去创业经历的肯定。
“筹备比赛过程中,我自学高年级专业课程,还了解了很多管理、财务方面的知识,极大锻炼了科研能力和领导能力。”湖北工业大学大二学生肖楚泽源坦言,尽管没有获得金奖,但他仍然觉得这次经历十分宝贵。“我还年轻,下次再来!”
大赛评委郭羽认为,参加创新大赛实质上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不仅帮助参赛选手更早地进入创新思维中,更是发现自身不足、弥补短板的好机会。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本次大赛吸引了全省11.62万个项目50.18万名大中专学生报名参赛,参赛覆盖面和参赛人次是历年来最高。近三年大赛的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今年参赛选手约占全省大学生数量的四分之一,进入现场赛的团队覆盖省内约80%的高校。
据了解,湖北工业大学已连续10年承办大赛。该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榜单中排名第19位,位列省属高校第1,省域高校第4。在去年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湖北工业大学代表队斩获2金2银,金奖数位列省域高校第二,实现了在该项赛事上金奖数及奖牌总数的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