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湖北日报】亩产可达3万斤!湖北工业大学与嘉鱼县联合桶养“葛仙米”

作者/摄影:彭翠楠 审稿:陈凌 出处: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日期: 2024-06-26
湖北日报 2024-06-25 18:24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谢燕子 龙钰 梁宁

夏至时节,走进位于咸宁市嘉鱼县新街镇晒甲山村的蓝野生物科技嘉鱼有限公司,迎面就是一个联排大棚,棚内一排排半人高的大桶里浪花翻滚,一粒粒褐色的“珍珠”随着浪花上下翻腾。

“这是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邓中洋指导我们人工养殖的‘葛仙米’,一桶平均可产30斤鲜品。”基地负责人庞建梅介绍。

“葛仙米”叫米不是米,而是一种附生于稻田的固氮蓝藻,学名为球状念珠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49%,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其他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2018年5月25日,“葛仙米”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技术审查,正式成为新食品原料,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本世纪人类最理想的营养珍品”。

“葛仙米”对化肥和农药十分敏感,亩产十分有限。既要保护野生资源,又要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平衡?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邓中洋致力于“葛仙米”人工规模化养殖的研究,先后获得9项葛仙米相关发明专利,为“葛仙米”产业化探明了技术路径。2021年1月,湖北工业大学与嘉鱼县携手,创办了当地首个“校地合作”基地——蓝野生物科技嘉鱼有限公司,邓中洋成为技术带头人。

在蓝野生物科技嘉鱼有限公司的稻田养殖示范区,可一年多茬收获“葛仙米”,一亩地一年可产3000斤鲜品甚至5000斤。

邓中洋觉得稻田养殖产量仍不够高,又在联排大棚里桶养“葛仙米”,“采用现代农业养殖模式,从0.5-1毫米群体接种,到长成颗粒直径达6-8毫米的商品‘葛仙米’,需要4-6个月。一亩养殖大棚一年可产3万斤左右。”

庞建梅和其他3位村民一同管理着600多个养殖桶,“懒人养不了‘葛仙米’。每隔10天到14天要换一次水,每次都要加四五种不同的营养液,品种、剂量都不能出一点差错。”

在他们精心“伺候”下,基地现在年产40万斤左右的“葛仙米”鲜品,单价在200元/斤左右,晒成干品后,批发价达每斤1500元,远销西安、北京、广州、香港等地。

前不久,武汉三五醇酒店举办了一场“葛仙米”菜品盛宴,楚菜泰斗卢永良领衔的楚菜顶级大师团队共同研发出葛仙米百香果爆珠、葛仙米醋汁梅子菱、葛仙米蜜桃龙虾冻、葛仙米花椰鳌虾塔、葛仙米红白麻婆豆腐、葛仙米苕粉薄皮包等16道前菜、头汤、热菜、甜品、主食,“画龙点睛”的葛仙米让食客胃口大开,赞不绝口。

“市场需求这么大,我们还要加大科研、生产的力度,新的跑道式养殖方法成本更低、产量更高,达产后,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邓中洋表示。

附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501347/501347/1?w=1719318327947 

责任编辑:文凯


责任编辑:陈凌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