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在“思享”学生社区驿站研思空间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提升活动,通过案例解析与实战指导,助力学子备战2025年“挑战杯”赛事。
活动现场,学院组织所有参赛团队集中学习往届“挑战杯”优秀作品集,围绕“肿瘤检测微流控芯片”等生命科学赛道获奖项目进行逻辑梳理和内容拆解。特别强调在重视科技价值的同时,要注重提升社会价值,引导参赛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行项目选题与打磨。

“备赛过程就是科研思维的系统化训练。”2021级食品1班章运欣同学结合自身获奖经历,重点分享三大实战经验:一是建立“实验室—文献库—产业端”三位一体的数据支撑体系,确保实验数据可溯源;二是构建“核心技术—创新亮点—应用场景”的三维展示逻辑,通过动态演示系统提升答辩感染力;三是注重团队分工协作,由项目组长统筹进度,技术组、文案组、设计组并行推进。

在赛事评审环节,学院领导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现场听项目、评文本、做指导,并尝试建立“导师+项目”双轨制培育体系,持续挖掘培育创新潜力项目。

据悉,学院已启动“挑战杯”专项培育计划,为参赛团队提供全周期支持。下阶段将全力筹备校赛答辩,着力提升作品产业转化潜力。同时,积极备战2025年度中国青年“揭榜挂帅”擂台赛,通过赛事联动,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育”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秦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