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2025东湖论坛·新兴技术科普论坛在汉召开

作者/摄影:秦钰雯 史凡 审稿:陈凌 出处: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日期: 2025-10-14

10月13日下午,2025东湖论坛·新兴技术科普论坛在汉开幕。新兴技术科普论坛是“东湖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以“光谷汇智创享机遇,科普先行育见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近300位科研工作者与专家学者代表参加。

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宋小春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上,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夏松表示,湖北面向未来将以构建大科普格局为引领,重点在织密网络夯实基础、数字赋能创新模式、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钱德平在致辞中表示,要在打造光谷科普品牌,开展创新平台沉浸式科普旅游、推动科普+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合作的科普共同体等方面重点发力。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表示,学校将继续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已任,积极承担科普使命,强化科普担当,为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湖工大力量”。

论坛设置了科普法主旨报告专场,由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唐景峰主持。科技部九司李昕副司长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进行详细解读,从修订过程、修改背景、内容亮点和贯彻落实等方面作了权威阐述。据介绍,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科普法》正式施行,明确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科普与科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新《科普法》新增“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专章,强化科普社会责任,明确要求高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把科普纳入社会服务职能;支持和组织科学技术人员、教师开展科普活动,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谢小军就如何以“以前沿科普打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的堵点”为题作专题分享,并提出应通过分层分类设置科普内容、利用新技术赋能科普传播、打造立体化科普网络等举措,推动科普与科创深度融合。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混合现实、智能智造、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邀请了近10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向公众科普其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在院士科普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作了题为《生物医用材料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医用纤维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医学的前沿应用。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塔倪娅·韦利奇科维奇教授,聚焦塑料对过敏人群的影响,作了题为《隐形的‘塑料餐’:微塑料如何影响我们的消化与营养吸收》的报告。

在“智能医疗与多模态人工智能”专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叶哲伟和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朱贵波分别作了题为《医学人工智能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和《多模态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思考》的主题报告。艺术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产业学院院长饶鉴主持本场论坛。

在“未来装备与未来制造”专场,湖北工业大学张晓星教授、彭良才教授两位国家级人才分别以《绿色电力装备研发及退役材料资源化再利用》和《中庸之道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题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计算机学院学院叶志伟主持本专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吴世英致闭幕词。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湖北工业大学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科技部/教育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111”引智基地承办。

责任编辑:陈凌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