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交叉无限,无限交叉’——高质量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第99期全国设计大师班(武汉站)在我校开幕

作者/摄影:李春玲 审稿:杨巧芳 出处:艺术设计学院 点击量: 日期: 2024-12-17

12月14日上午,以“‘交叉无限,无限交叉’——高质量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为主题的第99期全国设计大师班(武汉站)在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幕。本期大师班由湖北工业大学、全国设计大师班组织委员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产业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和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提供学术支持。

开幕式由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产业学院院长饶鉴主持。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小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69所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和教师,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办,艺术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产业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和工程技术学院的领导和部分教师参加了开幕式。

宋小春表示,当前创新设计已经成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湖工大一直致力于推动设计教育与设计事业创新发展,目前已形成一科三院前沿交叉的格局规模,在设计教育界、产业界拥有极高的美誉度,这与大师班的开办宗旨高度契合。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共同探讨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式高质量设计教育体系建设和它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设计人才,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大师班课程导师代表,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北工业大学首届楚天学者孙守迁教授致辞。他肯定了大师班所坚持的正确方向,始终不断在往前走,创始人林家阳教授具有开放的格局和高度,设计要看到时代和技术的变化,设计在新的时代有新的动能,大师班办到第99期是非常关键的一期,希望100期更精彩。

大师班创始人林家阳教授致答谢词。林教授首先指出举办大师班的目的就是要用国内外大师的资源,培养未来的大师。主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观念,当前的设计教育观念跟国际教育相差甚远,教育改革要真心投入,要看到方向;二是教育的责任,当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我们要纠正这种教育;三是缺乏行动力,学习不是为了享受和升官,是为了回馈社会,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期大师班的任务主要是围绕教育部工作重点探讨高质量设计教育体系如何创建。

教师代表向林家阳教授敬献鲜花,向大师致敬。

两天的培训课程,设计领域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课程培训,从不同视角对设计交叉无限,无限交叉进行深入解读与研讨,为全体与会者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正达指出教学成果奖是学校教学改革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凝炼教学改革思路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从中国美院历届获奖情况、教学成果奖的特性、选育过程、内容设计、培育策略、热点方向六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教学成果奖具有内容特性、学术特性、评价特性和价值特性,成果奖的选育过程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生长出来的,不是包装出来的。成果奖的培育要坚持长期主义,诚心诚意回归教学工作本身。打通关键节点,畅通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成果的转化。要倡导团队协作。在热点把握上,要关注大思政育人、数字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产教融合与产学协同、学科交叉融合等。

孙守迁教授指出AIGC跟人类的结合有5种可能性,分别是工具性关系、协作性关系、伙伴性关系、自主性关系和共生型关系。探讨了AIGC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情况。AIGC朝高效能等方向发展,预示智能互联未来。服务设计与之深度融合,将形成 AI、数字驱动新模式,还会与更多场景融合产生新业态、商业模式。AIGC创新设计发展新维度,设计教育要瞄准重大需求,发挥交叉融合的学科特点,为新场景和新产业提供创新设计解决方案。

景德镇陶瓷大学前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宁钢教授深入剖析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指出当前高校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设计教育需要适应社会变革,要适应时代需要、要建设教师队伍、要重视实践、要加强高校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未来几年,对设计学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的发展而言,变革、演进、交叉、重构将成为阶段性特征。因此,各高校宜根据区域条件、自身特点、发展定位和学科生态,自主设置二级学科,适应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交叉属性增强、研究范式多元的学科发展现实语境。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圣玺教授主要围绕“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融合”展开,强调工具不是设计的本质,设计的本质是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教育探索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用什么技术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是没有能力分析问题和定义问题的问题。AI时代认识“问题”的路径就是交叉、跨界和融合。高校应破壁垒建课程,实践教学不可少,需加大投入合作;教育要结合需求与科技,人才培养要重创新与视野。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潘长学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是不断在需求和变化的,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所需的教育体系,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高校要在教育理念、教育平台、教育环境、科学研究和设备等方面慢慢积累,学科就会变得鲜明起来。高校要注重设计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审美、认知、表达三条路径去进行,学科发展要融入大学的文化,要紧紧依托大学优势的特点,要搭建政府产业研究交叉平台。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詹和平教授围绕“三个问题、两点思考”展开讲述。随着新版目录、对应调整、新增审核等文件的出台,中国设计类研究生教育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如何应对这种新格局,一是“分类培养”,要厘清艺术学、设计、设计学分别培养的是理论创新型人才、实践创新型人才和知识创新型人才,做到齐头并进、多点突破、形成特色,深入推进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二是“整体造就”,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加强招生选拔、培养过程、师资队伍、学科交叉等的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设计类研究生自主培养质量。

国家教学名师、澳门城市大学教授,博导彭亮教授以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家具设计专业为例,阐述双高建设的核心内容与任务,强调产业背景的重要性,倡导大学设计教师角色从本土化到国际化、从“蜡烛”到“芯片”的转变与定位。着重讲解了该校坚持 20 年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彰显校企紧密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产品与思想。

林家阳教授深入剖析数智背景下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秉持“知行合一”理念,提出“技术、科学、教育三位一体”,强调智能时代的设计专业是技术与科学、商学、人文与传播、美术+设计的融合,教师要有责任意识,正视技术发展对设计教育的颠覆与重构,交叉势在必行,要用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引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小华教授结合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探索阐释设计学科的内涵建设,包括一课多师制、一课多生制、推动多学科背景团队的联合创作、鼓励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报、建立组建交叉学科课程库等。强调基础教学的打造,强调围绕算法艺术进行课程设计,以面向自主、融合、社会、未来为专业推进的方向。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原院长李超德教授从大数据分析看科研项目申报,指出凭经验和直觉的时代已过,应重视有组织科研。他深入分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历年重大立项情况,涵盖申请机构、负责人单位及各省数据等,提议对申报与立项薄弱地区予以业务辅导。未来设计学研究可以从中国传统设计哲学思想和东方美学精神研究;中西方设计文化和历史研究;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设计技术和审美关系的研究;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方面的设计理论研究;兼顾现实重大问题与学术研究空间,鼓励挖掘民族设计文化六个方面进行选题。最后强调活页申报书的选题意识、学术站位、文献综述等是关键环节。

与会期间,大家积极探讨了怎样禀承多元交叉的理念,搭建既契合当下教育情境又具备创新性与前瞻性的设计教育体系。

来自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的厉向东教授、湖北工业大学的刘斯荣教授、谢玄晖副教授、武汉传媒学院的付静教授和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赵侠教授作为代表围绕体系构建里的实践操作与技巧方法各抒己见,分享了学习期间的感悟与收获,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语境下,探索“交叉无限,无限交叉”的高质量设计教育体系的价值与意义。

在这两天时间里,学员们紧张的学习和交流有序地开展:导师经验传授、学员体会交流、学习感言、课间茶歇对话、校园文化考察等等。

责任编辑:秦钰雯
扫一扫分享本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