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网
【新华网】湖北工业大学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让番茄红素增产
作者/摄影:李雄风、李禾、李明洋  审稿:党委宣传部    出处:新华网   日期: 23-12-15 10:55  

106.2万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带领的HBUT-China团队成功开发先进的CRISPR-MAD7(Cas12a)基因编辑系统,使秸秆生物基有效转化成高附加值产物番茄红素,实现了产品减碳和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 CRISPR-MAD7(Cas12a)基因编辑系统包含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一种是行使DNA双链切割功能的Cas蛋白MAD7,而另一种则是具有导向功能的crRNA。“利用这个系统,我们可以重新设计菌株的遗传路线,改变菌株的生长和生产特性,使微生物细胞更高效地生产目的产物。”这个项目学生负责人江益明说。

为了更好地将这一系统应用于菌株改造,优化系统所需的表达元件是关键步骤,HBUT-China团队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依靠CRISPR-MAD7系统,我们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成功构建了高产的番茄红素菌株。相对于原始菌株,我们的重组菌株产量提高了134倍。”HBUT-China团队王念念说。

整个团队的研究不限于实验室,还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发现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未有效利用的秸秆,而且对秸秆的处理方式仍然相对原始。这一发现促使团队将焦点放在了利用秸秆生物基高产番茄红素上,旨在实现绿色环保和节能经济的效果。

“这些废弃物秸秆能成为培养菌群的原料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

“经过实验对比,相较普通葡萄糖,改造后的菌株在秸秆葡萄糖中培养后,产生了更多的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可添加到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中去,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秸秆为菌群的‘养分’生产高值产品,为环境保护和秸秆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指导老师郑学云说。(李雄风、李禾、李明洋)

(责任编辑 陈剑)

原文链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7755f30f197c80fc62bd07dda601d0de&timestamp=7889

责任编辑:张莱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人物丨湖北工业大学于姗姗:遇见你,成就更好的我们……

下一条:【极目新闻】湖北高校学生科研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让“植物黄金”番茄红素增产134倍

 

教育部 | 科技部 | 湖北省教育厅 | 湖北省科技厅 | 人民网 | 新华网 | 科技日报 | 中国教育报 | 中国青年报 | 湖北日报

湖北工业大学宣传部主办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