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5-10-15 20:55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5日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陈凌)“从2002年到2024年,经过20多年,《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进行了一次大修。不是小修订,是一次大修。”13日下午,2025东湖论坛·新兴技术科普论坛在汉开幕,科技部九司副司长李昕向现场嘉宾解读《科普法》时说道,科普产品和服务的传播渠道拓展也从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转变为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渠道。
本次论坛由湖北工业大学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科技部/教育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111”引智基地承办。

2025东湖论坛·新兴技术科普论坛现场。
李昕介绍,从1994年开始,国家连续发布了多个文件,特别是2002年,我国颁布了当时世界上唯一一部科学技术普及法。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科普法》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明确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科普法》明确要求高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把科普纳入社会服务职能;支持和组织科学技术人员、教师开展科普活动,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李昕表示,我国现行成文法律大概300多部,这300多部法律中有三部跟科技有关,分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还有一部就是《科普法》。“从2002年到2024年,经过20多年,科学技术普及法进行了一次大修,不是小修订,是一次大修。”李昕表示,科普中国科协做了全民科学素质调查,最新数字超过了15%,这个数字和20年前比,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教育体系日渐完善。以前大家觉得科普可能更多面向中小学生,更多是灌输式科普。现在,我们要向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这些方面转变,要求科普更加及时、精准和有效。
新修订的《科普法》突出了科普的重要地位和明确要求,既重申了科普的公益属性,又提出要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展的科普发展格局,包括发展科普产业、科普企业、推动科普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了党和国家及政府的科普工作职责,同时强调全社会共同责任,强化社会参与。
原文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46862581.htm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