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网
【科技日报】我科研团队开发新技术促进番茄红素增产134倍
作者/摄影:吴纯新 李雄风 李禾  审稿:党委宣传部    出处:科技日报   日期: 23-12-15 10:44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李雄风 李禾

12月11日,记者从湖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带领的HBUT-China团队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结合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技术,成功开发先进的CRISPR-MAD7(Cas12a)基因编辑系统,改造谷氨酸棒杆菌,使秸秆生物基有效转化成高附加值产物番茄红素,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实现了产品减碳和可持续发展。得益于这一创新成果,该团队荣获2023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

番茄红素被誉为“植物中的黄金”,是目前科学验证最为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之一。其功效在于清除人体内导致衰老和疾病的自由基,有助于保护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番茄红素传统获取方式包含植物直接提取、化学合成等方式。然而,直接提取含量低,化学合成可能带来毒性,这两者都不是最佳选择。

据介绍,CRISPR-MAD7(Cas12a)基因编辑系统包含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一是行使DNA双链切割功能的Cas蛋白MAD7,二是具有导向功能的crRNA。简而言之,CRISPR-MAD7(Cas12a)技术类似办公软件上的“查找和替换”工具。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设计特异的RNA分子,使其能识别并结合到基因组中特定的位置。随后,Cas蛋白MAD7会被引导到这个特定位置,对该位置上的DNA进行切割。该团队还发现,细胞可以利用自身修复机制,对切割的DNA进行修复,实现对基因的编辑。

“利用该系统,我们可以重新设计菌株的遗传路线,改变菌株的生长和生产特性,使微生物细胞更高效地生产目的产物。”该项目学生负责人江益明说。

为了更好地将这一系统应用于菌株改造,优化系统所需的表达元件是关键步骤。HBUT-China团队学生每周都投入大量时间查阅文献,并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团队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每一个小变量的改变都需从头开始实验,记不清有多少次‘重来’,不厌其烦、反复对照,最终我们的编辑系统在单个基因或大片段敲除上编辑效率非常高。”HBUT-China团队成员王念念说,依靠CRISPR-MAD7系统,团队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一系列改造,成功构建高产的番茄红素菌株,相对于原始菌株,重组菌株产量提高了134倍。

通过实验,该团队发现秸秆先后经过酸解和酶解处理,能有效产生葡萄糖,这种秸秆葡萄糖可以成为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碳源。

“经过实验对比,相较普通葡萄糖,改造后的菌株在秸秆葡萄糖中培养后,产生更多番茄红素。”指导老师郑学云说,番茄红素可添加到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中,应用前景广阔,用秸秆作为菌群“养分”生产高值产品,也为环境保护和秸秆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 王倩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12/671d6049e13944dd8b5ee4dae93da269.shtml


责任编辑:张莱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湖北日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让“植物黄金”番茄红素增产134倍

下一条:【湖北日报】湖北工业大学开展爱国教育主题团课

 

教育部 | 科技部 | 湖北省教育厅 | 湖北省科技厅 | 人民网 | 新华网 | 科技日报 | 中国教育报 | 中国青年报 | 湖北日报

湖北工业大学宣传部主办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