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网
【长江云新闻】建设科技强省|湖北工业大学:为科研人员“松绑” 加快“纸变钱”
作者/摄影:党委宣传部  审稿:党委宣传部    出处:党委宣传部   日期: 23-11-08 12:35  

长江云新闻 2023-11-06 19:52长江云新闻

科技成果只有实现转化,才能实现应有价值。湖北工业大学作为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高校,通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效果明显。

在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这个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本月底就将正式投产,年产值预计超过8000万元。

武汉启纳新材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史德友:“未来还想启动我们万吨产线的建设,无论是产能还是市代率,在整个国内市场来说还是比较有竞争力。”

锂,是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核心资源,然而我国锂资源缺乏,钠离子电池可作为锂电池的替代品。这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成果,就是湖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去年9月,湖工大团队以技术作价入股的形式转化给武汉一家新能源企业,1年内完成了5轮风险投资。

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胡培:“一共融资了1.37亿元,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到这么多融资,学校把成果完全交给我们支配,明显感觉到转化更加轻松更加便捷。”

对于胡培来说,科技成果转化是个老课题。几年前,胡培有项技术刚刚突破不久,就有企业找他转化,但当时,一道无形的鸿沟让企业望而却步。

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胡培:“投资方一听到你是学校的产权,别人就不愿意来投。”

高校科研成果属于职务科研成果,一般是由财政性科研经费支持,涉及成果评估、市场询价等繁杂的手续,转化时间长。与此同时,虽然当时湖北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黄金十条”,转化收益70%以上可归科研团队,但学校、企业、研发人员的收益怎么确定,仍然有风险。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70%到99%,这个比例怎么确立,接受转化的企业怎么认可,处理不好会涉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不敢转。”

2020年5月,湖北工业大学成为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第一步就是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固定收益分成——学校仅提取4%的收益 或10%的对应股权,其他收益全部归成果完成人所有。如此高的收益归科研团队,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责任由谁承担呢?为帮助科研团队打消顾虑,学校将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不需要报国资、财务等部门,也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并建立了科研团队尽职免责制度。

湖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心彬:“如果他履行了正常的尽职,没有谋取利益的情况下,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是不追究他责任的,特别是不追究他国有资产因为不评估带来的后续问题。”

政策赋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松绑,3年间,湖工大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交易数量达1761项,技术交易金额达5.76亿元,其中知识产权转让金额超过6400万元,是改革试点前10年总和的5倍。仅今年以来,科技成果转化已超过240项,服务企业数量200多家。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把复杂的一套转化体系,把它清晰化、简洁化,使企业、学校和知识分子三方面都很清晰地对政策有一个预期,对于盘活湖北高校知识产权的存量非常重要。”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唐清辉 责任编辑 唐元)

【原文链接】https://m.hbtv.com.cn/p/3130029.html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响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聚力

下一条:【湖北日报】海内外专家学者在汉研讨“科学养脑 健康生活”

 

教育部 | 科技部 | 湖北省教育厅 | 湖北省科技厅 | 人民网 | 新华网 | 科技日报 | 中国教育报 | 中国青年报 | 湖北日报

湖北工业大学宣传部主办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